危险废弃包装桶清洗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审批
黑龙江-大庆-让胡路区
发布时间: 2024年06月19日
项目详情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0604MA1CJQDFXA时庆
高思展**省**市**区
**省**市**区**乡村产业园水源路70号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危险废弃包装桶清洗及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2021版本:101-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及处置N7724-N7724-危险废物治理
**省**市**区 **乡村产业园水源路70号
经度:124.77078 纬度: 46.65302**市
2023-02-10
庆环审〔2023〕12号****
500
140****
****0604MA1CJQDFXA****
****0604MA1CJQDFXA******公司
912********448623P2023-11-08
2024-05-072024-05-31
http://www.****.cn/NewsDetail.aspx?ID=660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
无变动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目利旧厂区现有建筑物及基础设施等进行建设,**危险废弃包装桶清洗生产线3条,配套建设吸液机、桶身整形机、桶身清洗机、200L六工位洗桶机、吨桶洗桶机、两工位小桶洗桶机等设备;**废包装桶破碎生产线1条,配套建设破碎机等设备;**应急事故池及初期雨水池;配套建设清洗废水絮凝沉淀板框压滤净化装置1套、清洗剂库房、危险废物暂存间等。利旧厂区原有建筑物及基础设施**了3条危险废弃包装桶清洗生产线,配套建设了吸液机、桶身整形机、桶身清洗机、200L六工位洗桶机、吨桶洗桶机、两工位小桶洗桶机等设备;**了废包装桶破碎生产线1条,配套建设了破碎机等设备;**了应急事故池及初期雨水池;配套建设了1套清洗废水絮凝沉淀板框压滤净化装置,年清洗900-249-08、900-041-49、900-047-49类废包装桶(铁桶、塑料桶)50万个,折算约为0.6万吨/年。
无变动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本项目废包装桶清洗生产线分为200L标准桶、1000L吨桶及200L以下规格非标准小桶,其中200L标准桶清洗采用六工位洗桶机,1000L(吨桶)清洗采用吨桶洗桶机,200L以下规格非标准小桶采用两工位洗桶机。本项目不含除锈、喷涂处理工序。主要包括人工分类、清除残液、清洗工艺、检漏处理、沥干待售、铁桶整形等,不合格塑料包装桶经输送机送入撕碎机,再经破碎机破碎成直径为10-15mm的塑料片,破碎后的塑料片进入成品库房。本项目废包装桶清洗生产线分为200L标准桶、1000L吨桶及200L以下规格非标准小桶,其中200L标准桶清洗采用六工位洗桶机,1000L(吨桶)清洗采用吨桶洗桶机,200L以下规格非标准小桶采用两工位洗桶机。本项目不含除锈、喷涂处理工序。主要包括人工分类、清除残液、清洗工艺、检漏处理、沥干待售、铁桶整形等,不合格塑料包装桶经输送机送入撕碎机,再经破碎机破碎成直径为10-15mm的塑料片,破碎后的塑料片进入成品库房。
无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大气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土建施工大部分在封闭抑尘车间内进行,采取酒水抑尘、避开大风天气施工、施工现场进行围挡等措施,施工场界颗粒物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要求。运营期:清除残液、清洗工序废气经负压集气,HC1、H2SO4经碱液吸收中和,去除效率需98%以上;NMHC、臭气浓度经UV光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净化,净化后废气由15m高排气筒排放。NMHC、HC1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限值要求。破碎工序采用干法破碎,破碎仓密闭,上设喷淋除尘系统,粉尘经水雾喷淋降尘处理后进入降尘废水中,降尘废水经污水处理后进入清洗工序。厂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监控浓度限值要求。食堂设置处理效率不小于60%的油烟净化装置,食堂油烟经净化处理后由高于屋顶烟囱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2-2001)小型规模餐饮单位排放浓度限值要求。生产车间设置为密闭负压空间,无组织废气通过风机排放。厂界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厂界标准限值要求。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限值要求。 (二)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构筑临时施工废水收集池用于收集砂石骨料清洗、混凝土搅拌及养生废水,经沉淀净化后上清液用于施工现场酒水抑尘。生活污水排入厂区防渗化粪池集污,定期抽排拉运堆肥处理。运营期,清洗废水采用吸油毡除油、絮凝沉淀、叠螺压滤工艺处理后重复使用,**回用于清洗工艺用水,当清洗用水中可溶性盐类、有机污染物浓度过高,不满足再用清洗工艺要求时,采用桶包装运送至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单位委托处理。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排入化类池,定期拉****处理厂处理,满足《****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放。初期雨水经隔油处理后,再经叠螺压滤净化处理后,用于清洗工序补水。事故废水由罐车拉运至****开发区****处理厂处理,然后****公司****处理场处理。 (三)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采取分区防渗挡施,危废暂存间、原料车间、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地面基础等为重点防渗区。其中危废暂存间、原料库房、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的地面及围堰裙角防渗性能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重点防渗要求;污水处理场、初期雨水池底板及壁板防渗性能需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要求。地下污水管线、初期雨水管线为重点防渗区。管道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分区防渗技术要求。成品库房、破碎生产区、化验室及清洗剂库房地面,事故污水池底板及壁板等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一般库房、办公室食堂、值班室、厂区道路等区域为简单污染防渗区,采用简单地面硬化处理。保留防渗工程施工期影像资料备查。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全,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设置三口跟踪监测井,厂区外距离北厂界3.5m**背景值监测井,厂区内距离西厂界39.7m依托现有工程设置跟踪监测井、厂区外距离西厂界3m**跟踪监测井,定期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不利环境影响。 (四)声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和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远离居民区,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建材等运输尽量在白天进行,并控制车辆鸣笛。施工期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运营期,负压风机采用构筑隔声间屏蔽降噪,基座安装减振垫进行减振降噪,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进行优化布置,厂区周边种植乔木绿化带,建立植物隔声屏障。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 (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中的工程弃方可用于厂区平整回填,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处理场填埋处置。生活垃圾采用防渗垃圾箱收集,并及时外运至******公司****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运营期,清洗残液(HW49)、废乙醇液(HW49)、叠螺压滤污泥(HW49)、浓缩有机废液(HW49)、废吸油毡(HW49)、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9)、废UV管(HW29)均为危废,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合格塑料桶暂存于厂区现有一般库房作为原料送入现有工程破碎清洗生产线进行破碎清洗处理,不合格铁包装桶暂存于厂区现有一般库房作为可利用废物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采用防垃圾箱收集,统一收集后,外运至******公司****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 (六)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设计上充分考虑平面布置、工艺及技术方案选择、电气、电信、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设置有环境风险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发生事故时,泄漏的物料、消防废水及污染的雨水等,通过雨水系统收集到事故水池,待事故结束后再处理,防止事故情况下事故废水排出厂外。加强管理,加强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联动,根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防范本工程关键装置和设施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泄漏事故而引发的环境风险,在开工建设前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已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的大气污染是施工扬尘,由于大部分土建施工均在封闭车间内进行,且通过作业面洒水抑尘、施工边界设置围挡等措施,没有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二、运营期 ①已在除残工序、清洗工序设备上方设置了负压集气罩,废气经收集后进入一套清洗工艺废气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清洗工艺废气处理系主要包括碱液吸收塔、UV光氧催化氧化箱、活性炭吸附装置,清洗废气净化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DA001)达标排放。经验收监测分析,HC1、H2SO4去除效率为98%,NMHC、HC1、H2SO4的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限值要求。 ②破碎工序采用干法破碎,破碎仓密闭,上设喷淋除尘系统,粉尘经水雾喷淋降尘处理后进入降尘废水中,降尘废水经污水处理后进入清洗工序,不设排气筒,粉尘经处理后无组织排放。经验收监测分析,厂界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监控浓度限值要求(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 ③食堂设置了油烟净化装置,食堂油烟经净化处理后由高于屋顶烟囱排放,经验收监测分析,食堂油烟处理效率及处理后浓度均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2-2001)小型规模餐饮单位要求。 ④生产车间设置为密闭负压空间,无组织废气通过风机排放。经验收监测分析,厂界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氯化氢、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新改扩建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厂区内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限值要求。 已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 构筑了临时施工废水收集池,用于收集砂石骨料清洗、混凝土搅拌及养生废水,经沉淀净化后,上清液已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生活污水已排入厂区防渗化粪池集污,并抽****处理厂处理。 二、运营期 本项目**了絮凝板框压滤清洗废水净化装置1套,采用絮凝沉淀、压滤工艺处理生产废水,处理后废水返回清洗工序循环利用,清洗浓缩有机废液采用密闭桶包装,贮存在危险废物贮存库,定期委托****处置。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排入化粪池(20m3),定****处理厂处理。初期雨水经隔油处理后,再经叠螺压滤净化处理后,用于清洗工序补水。事故废水由罐车拉运至****开发区****处理厂处理,然后****公司****处理场处理。 已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1)危险废物贮存库、原料库房构建满足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技术要求。危废贮存库、原料库房、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地面基础为重点防渗区;防渗措施:危废贮存库、原料库房、生产车间重点区域采用了15cm厚耐酸蚀、耐碱蚀水泥进行了硬化处理,硬化水泥表层采用了2mm厚彩色环氧树脂砂浆平涂地坪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防渗层采用了250mmC30抗渗钢筋混凝土进行了浇注,且水池内部表面涂刷了1.0m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地下管线采用了无缝钢管,管道壁厚的腐蚀余量为2mm,管道的外防腐等级采用了特加强级,连接方式采用了焊接。成品库房、破碎生产区、应急事故池等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措施:防渗层采用了抗渗钢筋混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P6,厚度100mm。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及食堂等区域,为简单防渗区,采用了一般地面硬化处理。 (2)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已结合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潜水径流方向,1#上游背景值监测井(在北厂界外北侧,坐标124.77141,46.65333)、2#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厂区内南侧,坐标124.77025,46.65286)、3#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西厂界外西南侧,坐标124.76974,46.65265)共布设了3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监控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水质状况,监测因子为pH、石油类、耗氧量、氨氮,1#上游背景值监测井监测频次为1次/年;2#、3#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监测频次为1次/半年,发现有地下水污染现象时需增加采样频次,并及时采取污染治理措施。 (3)制定了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生产过程土壤污染控制。加强了对危险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和利用处置各个环节的检查,完善了“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设施。根据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特点,布设了2个土壤跟踪监测点,分别为厂区内初期雨水池南侧、厂区南厂界外空地,取0~0.2m表层样,跟踪监测频次为1次/3年,厂区内初期雨水池南侧监测因子为GB36600-2018中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及石油烃共46项,厂区南厂界外空地监测因子为GB36600-2018中重金属7项。 已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一、施工期 在作息时间(中午或夜间)避免了高噪声设备作业。施工期间选用了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加强了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合理安排了施工进度和作业时间,加强了对施工场地的监督管理,对高噪声设备采取了限时作业。加强了运输车辆的管理,建材等运输均在白天进行,并控制了车辆鸣笛。通过现场走访调查,施工期间未发生扰民现象。 二、运营期 运营期运输车辆禁鸣慢行,设备采取安装减振基础或减震垫;生产设备及各种机泵均安装在厂房内,采取厂房隔声措施;厂区周边种植了乔木绿化带,建立了植物隔声屏障。根据验收监测结果,项目设备噪声经基础减震、墙体隔声、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已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一、施工期 工程弃方均用于了厂区平整回填,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已清运至****一路与大广高速交叉口西南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生活垃圾采用防渗垃圾箱进行了收集,已由当地环卫部门拉运处理。 二、运营期 运营期产生的清洗残液(HW49)、废乙醇液(HW49)、叠螺压滤污泥(HW49)、浓缩有机废液(HW49)、废吸油毡(HW49)、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9)、废UV管(HW29)均为危废,暂存于危废贮存库,定期委托****处置。不合格铁桶包装桶及1000L塑料吨桶作为可利用废物外售综合利用;200L及其以下规格小桶塑料包装桶进入破碎生产线进一步破碎处理,塑料片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已采用防渗垃圾箱收集,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拉运至****公司用于焚烧发电。 已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1)设计上已考虑平面布置、工艺及技术方案选择、电气、电信、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2)**了初期雨水收集池1座,有效容积145m3;**了应急事故池1座,有效容积168m3。建设了三级防控及应急联动措施。 (3)生产区设围堰和备用罐,地面及裙角采用防渗材料构筑,生产区的围堰可保证泄漏物料被堵截于围堰内。围堰内的泄漏物料可泵入应急事故池暂存。 (4)危险废物贮存库、库房,在贮存各类危险废物时,根据危险废物理化性质进行了分类贮存。危险废物暂存间、贮存区设施的地面与裙脚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且建筑材料与危险废物相容;地面铺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5)****已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的有关要求,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3年4月20****生态环境局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为230604-2023-3-L。该预案中包含了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应急响应等内容,而且明确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清单、应急联络单等内容。根据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等原因,在废包装桶及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和处置工艺过程中出现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等泄漏、火灾事故、废气污染事故等风险,该应急预案进行了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预防与预警设置、应急响应与保障内容确定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突发事件的联络信息公布,预案内容针对性较强,组织结构框架合理。该应急预案给出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程序、处置措施、应急保障等内容,该应急预案有效,建议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无变动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0.009 0 0 0 0.009 0.009
0 0.007 0 0 0 0.007 0.007
0 0.000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0288 0 0 0 0.029 0.029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处理厂处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中三级标准限****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定****处理厂处理 验收监测期间内,排放的生活污水pH在8~8.2之间,SS浓度在56~64mg/L之间,动植物油浓度在0.33~0.44mg/L之间,CODcr浓度在64~78mg/L之间,BOD5浓度在19.2~23.4mg/L之间,氨氮浓度在1.22~1.34mg/L之间,总磷浓度在0.25~0.32mg/L之间,总氮浓度在3.45~3.73mg/L之间,生活污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 4 中三级标准限****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生产废水经絮凝沉淀板框压滤净化装置处理后,回用于清洗工艺 不排放 生产废水经絮凝沉淀板框压滤净化装置处理后,回用于清洗工艺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除残、清洗废气及危废贮存库废气采用负压罩集气,收集后进入清洗废气净化系统进行处理。清洗废气净化系统包括碱液吸收塔、UV光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限值、《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排放限值要求 除残、清洗废气及危废贮存库废气采用负压罩集气,收集后进入清洗废气净化系统进行处理。清洗废气净化系统包括碱液吸收塔、UV光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 生产车间排气筒排放的非甲烷总烃排放浓度在1.70~1.93mg/m3之间,排放速率在0.0035~0.0040kg/h之间,处理效率在98.49%~98.71%之间;HCl排放浓度在0.2~0.3mg/m3之间,排放速率在0.00041~0.00063kg/h之间,处理效率在98.50%~98.69%之间;硫酸雾排放浓度在0.105~0.11mg/m3之间,排放速率在0.000221~0.000231kg/h之间,处理效率在98.01%~98.05%之间;臭气浓度排放浓度在11~13之间,处理效率在90.43%~91.47%之间。生产车间排气筒排放的非甲烷总烃、HCl、硫酸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臭气浓度的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中排放限值要求。
破碎粉尘经水雾喷淋降尘处理后进入降尘废水中,降尘废水经污水处理后进入清洗工序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破碎粉尘经水雾喷淋降尘处理后进入降尘废水中,降尘废水经污水处理后进入清洗工序 在本次验收调查监测期间,厂界颗粒物浓度在0.051~0.074mg/m3之间,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贮存废气、化验废气、污水处理废气均在均在密闭生产车间内进行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贮存废气、化验废气、污水处理废气均在均在密闭生产车间内进行 在本次验收调查监测期间,厂界非甲烷总烃浓度在0.48~0.70mg/m3之间,厂界颗粒物浓度在0.051~0.074mg/m3之间,厂界臭气浓度在<10,厂界HCl浓度<0.02mg/m3,厂界硫酸浓度<0.005mg/m3,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非甲烷总烃、硫酸雾、氯化氢厂界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新改扩建二级排放限值要求。
食堂配置一个油烟净化器,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由高于屋顶排气筒排放。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4.2条表2小型规模要求 食堂配置一个油烟净化器,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净化处理后由高于屋顶排气筒排放。 验收监测期间,食堂油烟处理设施后排放浓度在1.72-1.91mg/m3之间,油烟去除效率在60.6%~64.7%之间。食堂油烟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4.2条表2小型规模要求。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设备采取安装减振基础或减震垫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 设备采取了安装减振基础或减震垫 验收监测期间内,厂界噪声值昼间在45.3-48.8dB(A),夜间在41.5-44.9dB(A),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符合环评及批复要求,项目建设未对区域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地下水采取分区防渗挡施,危废暂存间、原料车间、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地面基础等为重点防渗区。其中危废暂存间、原料库房、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的地面及围堰裙角防渗性能需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中重点防渗要求;污水处理场、初期雨水池底板及壁板防渗性能需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污染防治区防渗要求。地下污水管线、初期雨水管线为重点防渗区。管道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重点防渗分区防渗技术要求。成品库房、破碎生产区、化验室及清洗剂库房地面,事故污水池底板及壁板等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性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一般防渗区防渗技术要求。一般库房、办公室食堂、值班室、厂区道路等区域为简单污染防渗区,采用简单地面硬化处理。保留防渗工程施工期影像资料备查。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破损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全,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设置三口跟踪监测井,厂区外距离北厂界3.5m**背景值监测井,厂区内距离西厂界39.7m依托现有工程设置跟踪监测井、厂区外距离西厂界3m**跟踪监测井,定期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不利环境影响。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提出的要求。 (1)危险废物贮存库、原料库房构建满足了《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技术要求。危废贮存库、原料库房、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及生产车间重点区域地面基础为重点防渗区;防渗措施:危废贮存库、原料库房、生产车间重点区域采用了15cm厚耐酸蚀、耐碱蚀水泥进行了硬化处理,硬化水泥表层采用了2mm厚彩色环氧树脂砂浆平涂地坪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初期雨水池防渗层采用了250mmC30抗渗钢筋混凝土进行了浇注,且水池内部表面涂刷了1.0mm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地下管线采用了无缝钢管,管道壁厚的腐蚀余量为2mm,管道的外防腐等级采用了特加强级,连接方式采用了焊接。成品库房、破碎生产区、应急事故池等为一般防渗区,防渗措施:防渗层采用了抗渗钢筋混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25,抗渗等级P6,厚度100mm。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及食堂等区域,为简单防渗区,采用了一般地面硬化处理。 (2)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已结合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及潜水径流方向,1#上游背景值监测井(在北厂界外北侧,坐标124.77141,46.65333)、2#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厂区内南侧,坐标124.77025,46.65286)、3#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西厂界外西南侧,坐标124.76974,46.65265)共布设了3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监控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水质状况,监测因子为pH、石油类、耗氧量、氨氮,1#上游背景值监测井监测频次为1次/年;2#、3#下游污染扩散监测井监测频次为1次/半年,发现有地下水污染现象时需增加采样频次,并及时采取污染治理措施。 (3)制定了严格的土壤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强化生产过程土壤污染控制。加强了对危险废物产生、转移、贮存和利用处置各个环节的检查,完善了“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设施。根据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特点,布设了2个土壤跟踪监测点,分别为厂区内初期雨水池南侧、厂区南厂界外空地,取0~0.2m表层样,跟踪监测频次为1次/3年,厂区内初期雨水池南侧监测因子为GB36600-2018中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及石油烃共46项,厂区南厂界外空地监测因子为GB36600-2018中重金属7项。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建筑垃圾中的工程弃方可用于厂区平整回填,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处理场填埋处置。生活垃圾采用防渗垃圾箱收集,并及时外运至******公司****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运营期,清洗残液(HW49)、废乙醇液(HW49)、叠螺压滤污泥(HW49)、浓缩有机废液(HW49)、废吸油毡(HW49)、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9)、废UV管(HW29)均为危废,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不合格塑料桶暂存于厂区现有一般库房作为原料送入现有工程破碎清洗生产线进行破碎清洗处理,不合格铁包装桶暂存于厂区现有一般库房作为可利用废物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采用防垃圾箱收集,统一收集后,外运至******公司****处理厂进行填埋处理。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提出的要求。 一、施工期 工程弃方均用于了厂区平整回填,不能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已清运至****一路与大广高速交叉口西南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生活垃圾采用防渗垃圾箱进行了收集,已由当地环卫部门拉运处理。 二、运营期 运营期产生的清洗残液(HW49)、废乙醇液(HW49)、叠螺压滤污泥(HW49)、浓缩有机废液(HW49)、废吸油毡(HW49)、废活性炭(HW49)、废催化剂(HW49)、废UV管(HW29)均为危废,暂存于危废贮存库,定期委托****处置。不合格铁桶包装桶及1000L塑料吨桶作为可利用废物外售综合利用;200L及其以下规格小桶塑料包装桶进入破碎生产线进一步破碎处理,塑料片外售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已采用防渗垃圾箱收集,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定期拉运至****公司用于焚烧发电。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设计上充分考虑平面布置、工艺及技术方案选择、电气、电信、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设置有环境风险事故水三级防控体系,发生事故时,泄漏的物料、消防废水及污染的雨水等,通过雨水系统收集到事故水池,待事故结束后再处理,防止事故情况下事故废水排出厂外。加强管理,加强应急预案及应急预案联动,根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防范本工程关键装置和设施等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泄漏事故而引发的环境风险,在开工建设前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已落实环评及批复提出的要求。 (1)设计上已考虑平面布置、工艺及技术方案选择、电气、电信、消防和火灾报警系统等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 (2)**了初期雨水收集池1座,有效容积145m3;**了应急事故池1座,有效容积168m3。建设了三级防控及应急联动措施。 (3)生产区设围堰和备用罐,地面及裙角采用防渗材料构筑,生产区的围堰可保证泄漏物料被堵截于围堰内。围堰内的泄漏物料可泵入应急事故池暂存。 (4)危险废物贮存库、库房,在贮存各类危险废物时,根据危险废物理化性质进行了分类贮存。危险废物暂存间、贮存区设施的地面与裙脚采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且建筑材料与危险废物相容;地面铺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且表面无裂隙。 (5)****已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发〔2015〕4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的有关要求,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2023年4月20****生态环境局进行了备案,备案编号为230604-2023-3-L。该预案中包含了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应急响应等内容,而且明确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物资清单、应急联络单等内容。根据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为操作失误和设备缺陷等原因,在废包装桶及危险废物贮存、运输和处置工艺过程中出现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等泄漏、火灾事故、废气污染事故等风险,该应急预案进行了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预防与预警设置、应急响应与保障内容确定以及危险废物处置突发事件的联络信息公布,预案内容针对性较强,组织结构框架合理。该应急预案给出了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程序、处置措施、应急保障等内容,该应急预案有效,建议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和人员培训,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
/
/
/
/
/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2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3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4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5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6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7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8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9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不存在上述情况
验收结论 合格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