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681MA7ANHKT5D | 建设单位法人:宋剑峰 |
付强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市 |
**省**市**市建设路428号 |
**高端****电站升级改造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市 |
经度: 纬度: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10-24 |
鹰环函字〔2023〕49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300 |
35 | 运营单位名称:**** |
****0681MA7ANHKT5D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111MA35FUM94A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6MA38DF562G | 竣工时间:2024-06-25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8-1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9-14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0819D9lmU |
**及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及改扩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电站改造工程: 对原六国变进行整体拆除,拆除改造后现为110kV陆港变,本次仅**一台2#主变,1#主变后期扩建建设,**主变规模为1×50MVA,新增无功补偿1×(3.6+ 4.8)Mvar低压并联电容器组,**事故油池1座,有效容积为30m3。 (二)补做环评线路工程: 110kV铜塘线线路起点为220kV铜城变,终点为110kV泉塘变,单回路架设长4.66km,共建有24基杆塔。 (三)110kV铜塘线π****电站线路工程: 自原铜塘线#12、#13杆塔附近破口,形成110kV铜港线及110kV**线;110kV铜港线,线路起点为110kV铜塘线#12杆塔大号侧(靠近#13杆塔侧),终点为110kV****电站,架空线路长3.09km,其中单回架设长0.14 km,双回架设长2.95km(与110kV**线共塔);110kV**线,线路起点为110kV铜塘线#13杆塔小号侧(靠近#12杆塔侧),终点为110kV****电站,架空线路长3.06km,其中单回架设长0.11km,双回架设长2.95km(与110kV铜港线共塔)。共**17基杆塔。 | 实际建设情况:一、110kV变电站: 拆除原六国110kV变电站(产权****肥厂),**陆港110kV变电站一座,#2主变1台,容量为1×50MVA,无功补偿1×(3.6+4.8)Mvar,配套110kV间隔2个,****电站。 二、110kV输电线路: ①110kV铜港线:起点为铜城220kV变电站,终点为陆港110kV变电站,线路全长5.462km,共设26基塔。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其中铜城220kV变电站~12#塔线路段为单回路架设,线路长2.512 km,12#塔~陆港110kV变电站线路段与110kV**线同塔双回架设,线路长2.95km。 ②110kV**线:起点为泉塘110kV变电站,终点为陆港110kV变电站,线路全长5.268km,共设28基塔。线路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其中泉塘110kV变电站~14#塔线路段为单回路架设,线路长2.318 km,14#塔~陆港110kV变电站线路段与110kV铜港线同塔双回架设,线路长2.95km。 注:环评阶段的110kV铜塘线π接陆港110kV变电站后形成110 kV铜港线及110kV**线。 |
线路长度减少0.08km,塔基数量减少2基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生态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设计、施工、招标文件应包括环保内容;施工合同应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 2、严格落实电磁环境相关保护措施,确保各环境影响因子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相关区域应设警示标志;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电磁环境知识的培训。 3、严格落实防噪措施,确保声环境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 4、严格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固体废物存放和处置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5、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电站变压器油等事故性外排污染环境。 6、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认真落实施工过程中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 7、开展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因子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满足标准限值要求。工程建成后,应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竣工环保验收,并依法公开验收报告,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8、本批复仅限于《报告表》确定的建设内容,若项目建设内容、采用的防治污染措施等发生重大变动,应重新报批。项目若自批复之日起超过5年方开工建设,应报我局重新审核。 | 实际建设情况:1、根据现场踏勘及施工资料,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已落实;项目设计、施工、招标文件已包括环保内容;施工合同已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 2、根据现场监测,变电站四周及敏感目标处的电磁场强度均满足电场强度不大于4kV/m、磁感应强度不大于100μT的相应标准要求,相关区域已设置警示标示;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已向周边公众进行了有关输变电和环保知识的宣传、解释工作。 3、工程防噪措施落实到位,变电站四周及敏感目标处的声环境监测点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工程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相应的标准限值。 4、已严格落实固废污染防治措施,变电站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垃圾箱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事故废油、含油废水、其他含油废物(HW08)及废铅酸蓄电池产生后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 5、已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经调查了解,本工程自调试以来,未发生事故漏油现象,目前尚未产生废变压器油、含油废物。 6、施工过程中已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已落实,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扰民和对生态破坏的现象。 7、已按要求开展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子监测工作,监测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已组织开展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8、本项目实际建设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 | 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及《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 主变压器基础垫衬了减振材料 | 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 |
1 | 变电站运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设置垃圾箱分类收集,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变电站运营期巡检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经站内设置的垃圾箱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
1 | 本变电站设置了事故油池,能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6.7.8 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的要求。 | 变电站设有一座事故油池,事故油池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6.7.8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的标准要求。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做好了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开挖时已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暂时保存表层土用于今后的回填,临时表土堆场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了土地功能恢复。 (2)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时,避免了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3)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了小路等现有道路,以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做好了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开挖时已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暂时保存表层土用于今后的回填,临时表土堆场采取了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了土地功能恢复。 (2)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时,避免了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3)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了小路等现有道路,以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