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服务
商机服务

招标查询

查预告 查招标 查中标

VIP项目

千里马项目信息

拟在建项目查询

正在报批、立项中的项目

商机推送

微信、邮件实时接收最新动态

企业智能管理

业务统一管理、商机自动分配

企业商情分析

潜在客户、竞争对手历史数据分析

标讯发布

发布招标信息

发布招标、采购信息

推荐招标专区

专属招标专区,提升信息曝光量

更多服务

找人脉

专业团队精确定位项目联系人

拓客宝

定位优质潜客资源

人脉通

拓展您的人脉资源

渠道宝

AI大数据帮您高效拓展渠道

数据商城

分行业商机分析、供应商筛选

数据定制

数据维度定制、BI、API定制等

|

企业套餐

宁夏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沙坡头区涩井沟治理工程

审批
宁夏-中卫-沙坡头区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30日
项目详情
下文中****为隐藏内容,仅对千里马会员开放,如需查看完整内容请 或 拨打咨询热线: 400-688-2000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126********648005L徐怀孝
李长有**回族自治区**市**区
**市**区文萃南路129****水务局办公楼)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区涩井沟治理工程
2021版本:128-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E4822-E4822-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
**回族自治区**市**区
经度:****229.636,****434.449 纬度: 373642.106,373135.759****环境局
2024-02-02
****分局函〔2024〕3号
882.23
19.86****
126********648005L驰久(宁****公司
****0381MA76GRHL6C/
/2024-04-20
2024-09-272024-10-30
**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https://www.****.com/gs/detail/2?id=40927uD6vn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共治理沟道12.68km,沟道清障5.322km,清淤疏浚6.298km,浆砌石双断面砌护1.24km,格宾双断面砌护1.714km,铺设4米宽砂砾石巡护道路4.03km,****监测站点1处。共治理沟道12.68km,沟道清障4.22km,清淤疏浚6.298km,浆砌石双断面砌护1.245km,格宾双断面砌护1.724km,铺设4米宽砂砾石巡护道路4.03km,****监测站点1处。
因实际工程需求,清障长度减少,砌护总长度增加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清障工程+清淤工程+护岸工程+巡护道路工程+自动化工程清障工程+清淤工程+护岸工程+巡护道路工程+自动化工程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加强施工现场及施工便道的酒水降尘工作;物料及临时开挖的土方采取围挡、遮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及时酒水等防尘措施;物料运输过程中车辆加盖篷布,控制车速,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出入车辆清洗,严禁超载、运料散落等措施,场界颗粒物排放浓度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二)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设置临时施工废水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租住民房,排入农村污水管网,****处理站处理。 (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管理,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作业方法,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合理安排机械作业施工时间,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采取限速行驶、禁止鸣笛等综合降噪措施,施工场界噪声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限值要求。 (四)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施工产生的清淤土方就近平铺在现状沟拜,部分清淤土方摊铺在巡护道路工程路段右岸拜顶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及时清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处置。 (五)环境管理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 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优化施工布置和施工工艺,合理安排施工路线,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活动管理,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对区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或修复生态功能系统;施工期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不得占用沿线基本农田、农用设施等,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加强环境管理,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施工区占地、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清理、平整、恢复植被。1、生态环境影响 本项目位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属于环境敏感区。本工程的实施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期清障、土方开挖等建设,将会引起一定的水土流失,但随着项目施工活动的结束,生态修复绿化工程的开展,水土流失量将大幅下降。 ⑴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属**中部干旱带,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光热**丰富,蒸发强烈,多风沙;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中度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施工过程使原地貌发生改变,不能及时恢复,造成地表裸露,从而加剧了土壤的风蚀沙化。施工建设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促使形成水土流失: a.在进行土方开挖等工程时会对原始地表的挖损、占压使地表失去保护,同时也改变了原地表特有的理化特性,为面蚀、细沟侵蚀等提供了条件。 b.在施工期间大量土方开挖,土方直接露天堆放于地表将成为水土流失的主体。在暴雨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将直接受到冲刷和淘蚀。当风力超过沙粒的起动速度时,增加空气中沙尘含量,产生沙尘暴,将形成比原地貌更强烈的风蚀。 ⑵对植被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所处地区植被稀疏,多以沙生植物、芦苇为主。施工期时,施工机械的碾压及施工人员的践踏以及土方开挖会导致施工作业区土壤被压实,从而使土壤缺乏肥力,破坏了项目区域原有地貌和植被,造成一定植被的损失。由于项目所在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再加上土方开挖等工程,会导致水土流失更加严重,从而导致项目区范围内植物数量下降。沟道周边存在农田,施工期可能会对作物种植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严格管理,尽量减少机械碾压和人为踩踏,最大限度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周围陆生植被的破坏;临时用地控制河(渠)道内及生产路内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通过撒播原生植被种子等生态恢复措施后,区域地表植被正在逐步恢复。采取上述植被恢复措施后,施工期对区域陆生植被影响较小。 ⑶对动物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区动物种类及数量较少。施工期建设以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和机械噪声等将会对施工区及周围一定范围内野生动物的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引起野生动物暂时的、局部的迁移,待项目结束生态修复完成后,对区域的扰动结束后,这种影响亦将消失。 由于施工时间短、施工点分散、施工人员较少等原因,项目施工对动物的影响范围小,影响时间短,同时由于动物栖息环境和活动区域范围较大,食性广泛,且有一定迁移能力,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过程虽对动物生命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不会改变其种群结构,其种群数量也不会因本工程建设而受到大的影响。主要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杜绝人为捕猎行为,施工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明显的影响。 ⑷土壤侵蚀影响及保护措施 经过施工期的土方开挖、平整后,原地貌、土壤和植被的破坏严重,使其失去原有的防冲、固土的能力,导致土体抗侵蚀能力降低,加剧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土地**的破坏,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由于水土流失,耕作层中有机质得不到有效积累,土壤肥力下降,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耕地表层结皮,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有效供水,降低了作物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生态环境。 除以上措施外,施工期建设单位还采取了以下生态减缓措施: ⑴耕地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前,合理规划施工区,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利用已有巡护道路走向行驶、施工和停放。 ②项目施工时,尽量避免农耕期,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尽量缩短施工期。 ③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确保在规定的施工范围内施工,施工机械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道路行驶,尽量停靠在路边,严禁占用施工区域以外的农田、沟渠等。 ④沟道砌护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采用遮盖篷布的车辆运至规定地点,不得堆置到农田。 ⑤沟道砌护所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堆放至沟道内或沿岸拜顶上,不得将建筑材料等堆放至农田。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宣传,做到文明施工。 ⑥本项目施工期避开汛期及雨季。 ⑵土壤保护措施 ①明确作业区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红线内,尽量减少扰动面积。 ②土方开挖后及时回填,不得随意堆放。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施工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以减少水土流失; ④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表层土回填于上部,尽量减小因土壤回填活动对土壤养分造成的流失影响。 ⑶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项目优化施工布置,减少因施工机械碾压和人为破坏引起的植被损失。本项目沟道为防洪沟,常年无流水,且施工时避开汛期和雨季,因此将沟道以及涩井沟上游荒地作为临时施工区,不占用耕地及其他区域,因此对陆生植物影响较小。 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场地内,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对周围动物的影响。 ⑷水土保持措施 ①遇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时,对物料堆体进行篷布遮盖、底泥铺膜遮盖; ②完工后5日内清除建筑垃圾,对完工后3个月内不能投入使用的裸露地表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 ③沟道两岸生态保护工程采取植物措施,种植当地适宜植被。 ④涩井沟沟道范围为荒地,基本无植被,只在沟道两边生长芦苇、杂草等植物。在护岸工程结束后通过在岸坡播撒沙蒿、冰草草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废气 ⑴施工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各项工程的土方开挖和回填,建筑材料运输、装卸等过程,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清理等过程给周边大气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本项目施工扬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采取可行的扬尘控制措施,减轻其污染程度,缩小其影响范围,同时,严格执行《**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治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具体扬尘防治措施如下: ①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土石方转运、物料运输及建筑垃圾清理等车辆在上路前对车身和车轮进行严格清洗,禁止车辆带泥上路,避免对交通道路造成扬尘污染。 ②对施工范围内的各个施工场地、道路、物料及土石方堆场、建筑垃圾临时堆场等易起尘部位要及时洒水抑尘,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干燥、大风天气适当增加洒水频率。 ③对施工道路进行硬化。项目施工期充分利用沟道两侧机耕道或乡村公路进行运输,项目对沟道两侧没有硬化的道路采取泥结碎石硬化,以减轻道路扬尘污染。 ④物料按需暂存、不得在施工现场大量堆放,建筑垃圾及时拉运至市政规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土方及时回填,尽量缩短物料、建筑垃圾、土方的堆放时间。建筑垃圾等无法在48小时内清运完毕的,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当利用苫布等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⑤运输物料的车辆限速,不得超载、冒载,运渣车辆、车箱遮盖严密后方可运出场外,并对运输道路采取定期清扫、洒水,文明施工等措施。 ⑥不准露天搅拌混凝土、砂浆。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不自行搅拌; ⑦不准场地积水。若出现场地积水现象,及时抽水排水,并平整路面; 本项目施工期通过严格采取以上扬尘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及保护目标的影响,施工厂界扬尘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中的标准限值,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该影响也会随之消失。 ⑵施工机械废气 施工单位当选用出厂合格的机械和运输工具,且废气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并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保养,减少空转时间,控制废气的产生及排放。对于燃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挖掘机、推土机等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保证尾气达标排放。施工运输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不得破坏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以外的植被。 3、废水 ⑴生活污水 本项目施工人员租用民房,生活污水排入农村污水管网,****处理站处理,因此,不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 ⑵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废水为车辆清洗废水,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因此本项目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⑶对第一排水沟水质影响 本项目K11+631-K12+680段进行护岸工程,K11+631-K12+680段位于涩井沟与第一排水沟交汇处,有30m回水。在进行边坡砌护时,将绑扎好的格宾网箱放置于原有铅丝笼基础上,工程量较小,不会扰动水体,因此对第一排水沟水质影响较小。 本项目在施工期间禁止将土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排入涩井沟,施工期施工人员租用民房,生活污水排入农村污水管网,****处理站处理,车辆冲洗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4、噪声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类型较多,如压路机、挖掘机等。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降低噪声,对噪声大的机械宜在白天施工。噪声大的声原尽量安排远离居民点,且夜间不施工,施工时尽量采用减少声影响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减少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 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在距离本项目施工场地40m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最近的村庄凯歌村七队距离本项目87m,符合标准限值。 为避免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影响周边环境,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⑴施工时,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各高噪声机械尽量远离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⑵施工时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扰民现象及时予以公告,并接受公众监督。控制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限值。 ⑶施工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固定机械设备通过排气管消音器或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等方法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立即关闭;在拆卸建筑物时,使用胶槽弃置瓦砾等。 ⑷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敲打;搬卸物品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减速、减少鸣笛等。 ⑸高噪声设备可以在局部地方安装隔声罩或移动式临时隔声墙,以保证施工场界和敏感点的噪声达标。 ⑹运输车辆采用低声级的喇叭,加强项目区内的施工车辆管理。 5、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开挖土方全部回填,不设置弃土场。K7+622-K12+680段清淤土方就近摊铺在K8+650-K12+680段右岸拜顶上,其余土方清至沿岸沟拜。施工人员租住民房产生的垃圾定期运送至附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置。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0 0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沉淀池 / 施工废水主要为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施工人员雇用周边居民,不设宿舍和食堂,生活污水排入租用民房区域农村污水管网。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设置围挡,车辆冲洗,洒水抑尘,道路硬化,物料按需暂存,土方及时回填,苫布遮盖,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定期维修保养,按规定路线行驶。 / 项目施工期严格执行《**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治理方案》的相关要求。 ①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土石方转运、物料运输及建筑垃圾清理等车辆在上路前对车身和车轮进行严格清洗,禁止车辆带泥上路,避免对交通道路造成扬尘污染。 ②对施工范围内的各个施工场地、道路、物料及土石方堆场、建筑垃圾临时堆场等易起尘部位要及时洒水抑尘,不准高空抛撒建筑垃圾。干燥、大风天气适当增加洒水频率。 ③对施工道路进行硬化。项目施工期充分利用沟道两侧机耕道或乡村公路进行运输,项目对沟道两侧没有硬化的道路采取泥结碎石硬化,以减轻道路扬尘污染。 ④物料按需暂存、不得在施工现场大量堆放,建筑垃圾及时拉运至市政规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土方及时回填,尽量缩短物料、建筑垃圾、土方的堆放时间。建筑垃圾等无法在48小时内清运完毕的,当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当利用苫布等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⑤运输物料的车辆限速,不得超载、冒载,运渣车辆、车箱遮盖严密后方可运出场外,并对运输道路采取定期清扫、洒水,文明施工等措施。 ⑥不准露天搅拌混凝土、砂浆。项目采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不自行搅拌; ⑦不准场地积水。若出现场地积水现象,及时抽水排水,并平整路面;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合理布局施工现场机械设备,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定期维修养护,加强施工车辆管理,减速慢行减少鸣笛。 / ⑴施工时,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各高噪声机械尽量远离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⑵施工时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扰民现象及时予以公告,并接受公众监督。控制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限值。 ⑶施工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固定机械设备通过排气管消音器或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等方法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立即关闭;在拆卸建筑物时,使用胶槽弃置瓦砾等。 ⑷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敲打;搬卸物品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减速、减少鸣笛等。 ⑸高噪声设备可以在局部地方安装隔声罩或移动式临时隔声墙,以保证施工场界和敏感点的噪声达标。 ⑹运输车辆采用低声级的喇叭,加强项目区内的施工车辆管理。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在租住民房设立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定期运送至附近垃圾中转站由环卫部门处置。 在租住民房设立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定期运送至附近垃圾中转站。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活动管理,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责任制;施工期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不得占用沿线基本农田、农用设施等,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施工区占地及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清理、平整、恢复植被。加强环境管理,营运期按照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⑴耕地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前,合理规划施工区,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利用已有巡护道路走向行驶、施工和停放。 ②项目施工时,尽量避免农耕期,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尽量缩短施工期。 ③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确保在规定的施工范围内施工,施工机械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道路行驶,尽量停靠在路边,严禁占用施工区域以外的农田、沟渠等。 ④沟道砌护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采用遮盖篷布的车辆运至规定地点,不得堆置到农田。 ⑤沟道砌护所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堆放至沟道内或沿岸拜顶上,不得将建筑材料等堆放至农田。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宣传,做到文明施工。 ⑥本项目施工期避开汛期及雨季。 ⑵土壤保护措施 ①明确作业区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红线内,尽量减少扰动面积。 ②土方开挖后及时回填,不得随意堆放。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施工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以减少水土流失; ④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表层土回填于上部,尽量减小因土壤回填活动对土壤养分造成的流失影响。 ⑶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项目优化施工布置,减少因施工机械碾压和人为破坏引起的植被损失。本项目沟道为防洪沟,常年无流水,且施工时避开汛期和雨季,因此将沟道以及涩井沟上游荒地作为临时施工区,不占用耕地及其他区域,因此对陆生植物影响较小。 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场地内,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对周围动物的影响。 ⑷水土保持措施 ①遇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时,对物料堆体进行篷布遮盖、底泥铺膜遮盖; ②完工后5日内清除建筑垃圾,对完工后3个月内不能投入使用的裸露地表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 ③沟道两岸生态保护工程采取植物措施,种植当地适宜植被。 ④涩井沟沟道范围为荒地,基本无植被,只在沟道两边生长芦苇、杂草等植物。在护岸工程结束后通过在岸坡播撒沙蒿、冰草草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加强施工活动管理,建立健全现场管理责任制;施工期加强水土流失防治,严格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不得占用沿线基本农田、农用设施等,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施工区占地及施工扰动区域进行清理、平整、恢复植被。⑴耕地保护措施 ①项目施工前,合理规划施工区,严格控制施工红线范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利用已有巡护道路走向行驶、施工和停放。 ②项目施工时,尽量避免农耕期,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工程采取分段施工,边施工边进行生态恢复,尽量缩短施工期。 ③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确保在规定的施工范围内施工,施工机械严格按照规定的施工道路行驶,尽量停靠在路边,严禁占用施工区域以外的农田、沟渠等。 ④沟道砌护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清理,采用遮盖篷布的车辆运至规定地点,不得堆置到农田。 ⑤沟道砌护所用的建筑材料,尽量堆放至沟道内或沿岸拜顶上,不得将建筑材料等堆放至农田。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宣传,做到文明施工。 ⑥本项目施工期避开汛期及雨季。 ⑵土壤保护措施 ①明确作业区范围,各种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施工红线内,尽量减少扰动面积。 ②土方开挖后及时回填,不得随意堆放。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施工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以减少水土流失; ④对表层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回填,表层土回填于上部,尽量减小因土壤回填活动对土壤养分造成的流失影响。 ⑶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施工期项目优化施工布置,减少因施工机械碾压和人为破坏引起的植被损失。本项目沟道为防洪沟,常年无流水,且施工时避开汛期和雨季,因此将沟道以及涩井沟上游荒地作为临时施工区,不占用耕地及其他区域,因此对陆生植物影响较小。 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施工场地内,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减少对周围动物的影响。 ⑷水土保持措施 ①遇有恶劣气候影响施工时,对物料堆体进行篷布遮盖、底泥铺膜遮盖; ②完工后5日内清除建筑垃圾,对完工后3个月内不能投入使用的裸露地表进行覆盖、简易铺装或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 ③沟道两岸生态保护工程采取植物措施,种植当地适宜植被。 ④涩井沟沟道范围为荒地,基本无植被,只在沟道两边生长芦苇、杂草等植物。在护岸工程结束后通过在岸坡播撒沙蒿、冰草草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
/
/
/
/
/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2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3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4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5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6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7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8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9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不存在上述情况
验收结论 合格
温馨提示
1.该项目指提供国家及各省发改委、环保局、规划局、住建委等部门进行的项目审批信息及进展,属于前期项目。
2.根据该项目的描述,可依据自身条件进行选择和跟进,避免错过。
3.即使该项目已建设完毕或暂缓建设,也可继续跟踪,项目可能还有其他相关后续工程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