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3********923029C | 建设单位法人:何健 |
晏海明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区袁**路136号 |
**潦河(双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省**市奉** |
经度:115.3664,115.4383 纬度: 28.88949,28.65172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12-09 |
赣环辐射〔2021〕101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5310 |
224 | 运营单位名称:**** |
913********923029C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106MA38B5AU2T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6MA36YTN33Y | 竣工时间:2024-06-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0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0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html/main/col7/2024-10/08/202********724****74991_1.html |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 **双溪220kV 变电站一座,主变容量1×180MVA,户外布置,无功补偿2×(8+10)Mvar,**220kV出线间隔1个(至赤田变); 2. 220kV 输电线路工程 线路起点为双溪220kV变电站,终点为赤田220kV变电站,线路路径全长36.8km,其中双溪变出线段约5.5km采用双回杆塔架设单回导线,赤田变进线段12.4km利用220kV田溪线1-32#双回塔备用回路挂线,其余18.9km为单回架空线路段。**塔基74基。 3、配套间隔扩建工程:赤田220kV扩建1个220kV间隔。 | 实际建设情况:1.潦河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为1×180MVA,户外布置,**220kV间隔2个,110kV间隔2个,无功补偿2×(8+10)Mvar; 2.220kV田潦线:线路起点为潦河220kV变电站,迄点为赤田220kV变电站,途径**市**县和奉**。**线路路径长度为22.932km,其中潦河220kV变电站出线5.396km路径段与规划线路按同塔双回架设(本期单边挂线),其余17.536km按单回路架设。利用已建220kV田溪线接线段路径长度12.581km。建成后形成的田潦线220kV线路路径全长为35.513km。**杆塔69基,利旧用田溪线杆塔32基。 3.配套工程:赤田220kV变电站扩建1个220kV间隔。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变电站架空出线避开居民密集区,变电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设置警告牌;合理选择配电架构高度、对地和相间距离,对高压设备采用均压措施,控制设备间连线离地面的最****电站地面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符合标准要求; (2)按《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239 号)要求,划定项目输电线路保护范围,其中 220kV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应控制在其边导线外 15m;导线对地高度及交叉跨越控制距离应严格满足《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中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型式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 (3)若后期评价范围内新增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则采取线路水平偏移或抬高措施,保证后期新增敏感目标处电磁环境达标; (4)开展运营期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切实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电磁影响。 | 实际建设情况:已落实: 1、变电站采用了户外布置,布局合理,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的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优质设备,变电站接地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变电站出线侧避开了居民密集区,并设置了警告标示。本项目高压设备和建筑物钢铁件设计均符合设计规范,变电站四周电磁环境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2、已合理选择杆塔塔型、导线型式等以降低线路工频电场和磁感应强度;项目投运后已开展电磁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线路电磁环境均满足标准要求。 3、本项目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均满足相应设计规范要求,根据本次验收调查,项目环境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4、已结合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开展了运营期的电磁环境监测工作。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 | ①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电气设备,****电站平面布置,主变压器基础垫衬减振材料; ②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导线相序排列等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 ③****电站和输电线路的运营管理,确保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声环境质量达标,减少对周围敏感目标声环境的影响。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 已落实: ①本项目选取的主变压器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根据监测结果表明,本项目调试期产生的噪声影响较小,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②变压器基础采用了减震措施,设计阶段采用了国网标准化设计,****电站的平面布置,变电站周边声环境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③本工程选取的导线型号及导线相序排列均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周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声环境符合相应功能区要求。 | 本工程敏感点昼间噪声测试结果为44.3~49.6dB(A),夜间为36.2~40.2dB(A),监测结果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和环评批复要求;本工程潦河220kV变电站四周昼间噪声监测结果为46.5~49.3dB(A),夜间为38.4~41.2dB(A),监测结果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排放标准 |
1 | 变电站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废旧铅蓄电池由厂家回收处理,****物资部门统一委托有相应危废处置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 已落实:1、运维人员产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2、废铅蓄电池产生后统一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含油废物(如有)交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自本项目调试以来,尚未产生废铅蓄电池。 3、潦河220kV变电站已建设一座80m3事故油池,并配套建设了油水分离器和收集系统。 |
1 | 1、变电站 建议建设单位****电站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活动尽量限制在征地范围或施工区域内;在施工单位合理堆放土、石料及在施工后认真清理和恢复的基础上,不会发生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的情形。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植被恢复。 2、输电线路 ①施工单位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活动尽量限制在征地范围或施工区域内。 ②优化路径方案,减少林木砍伐量;统筹规划施工布置,减少施工临时占地。 ③施工期应尽可能避开雨季,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时采取高跨的方式通过,做好塔基周围围挡措施,禁止任何废水、弃渣等排入河流。 ④在基面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要注意全方位高低腿铁塔和加高主柱的配置情况,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慎重进行,不可贸然大开挖;当高度差超过 3m 时,注意内边坡保护,尽量少挖土方,当内边坡放坡不足时,需砌挡土墙。 ⑤基础施工时,应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一般应随挖随浇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排水工作,保证塔位和基坑不积水。 ⑥为减少架空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产生,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文件控制开挖量及开挖范围,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对塔基挖方等 临时堆土采用苫布遮盖、采取编织袋装土堆砌成护坡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 ⑦输电线路经过林区时应采取砍伐量和林地破坏相对较小的架线工艺;输电线路经过农田区域时,采取高跨的方式通过,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⑧塔基开挖时采取表土保护措施,进行表土剥离,将表土和熟化土分开堆放,并按原土层顺序回填,以便塔基占地处未固化的部分的土地恢复。 (2)生态环境影响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对输电线路的施工临时占地和塔基未固化的部分,根据原占地类型进行生态恢复。采取植物措施进 行恢复时,应选择乡土树草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应严****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缴纳相关青苗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植被恢复。 | 已落实: 1、变电站 (1)变电站基础开挖采取了“三分一回填”的方式,边坡回填时按原土层顺序进行了回填。 (2)变电站施工期均避开了雨季,施工期对临时堆土、堆渣采取了遮盖措施。 (3)变电站四周均进行了平整和绿化恢复,现场有部分低压电缆施工,待施工完成后由电缆施工单位恢复。 2、输电线路 (1)施工单位严格的控制了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活动尽可能的限值在施工区域内。 (2)项目在设计阶段和初设阶段根据地方要求和现场情况,已优化了路径方案,尽量减少了林木的砍伐和农田的占用。 (3)项目施工期已避开雨季,施工时,做到了随挖随浇,尽量缩短了基坑的暴露时间,做好了基面和基坑排水工作。输电线路经过丘陵区域时,均采取了高跨的方式通过;经过水体时,均未在河道内设立杆塔,塔基均远离了堤岸,施工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均未排入河流造成污染。 (4)本项目目施工过程中已尽量减少了施工临时占地,没有道路相通的塔位,采用了人抬道路,减少了简易道路的修筑;牵张场已尽量利用荒地、平地,避让了林地,有效的减少了林木的砍伐;施工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已根据原土地类型进行恢复,并进行了植被覆绿。 (5)项目基础施工做到了随挖随浇,尽可能的减少了基坑暴露时间。 (6)施工单位严格的控制了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活动尽可能的限值在施工区域内,施工结束后尽快的恢复了临时占地原有功能,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 (7)塔基开挖采用了“三分一回填”方式,有效的保护了表土,塔基占地处的绿化恢复良好。 (8)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均及时的清理了施工场地,对临时占地均进行了绿化恢复。 |
1 | 建设一座100立方事故油池 | 潦河220kV变电站现有1台主变,主变油量为54.2t,变压器油密度895kg/m3,单台主变油量容积为60.56m3,变电站已设置事故油池,事故油池规模为80m3。根据《****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6.7.8:“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设计要求,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100%确定。一旦变压器事故时排油或漏油,所有的油水混合物将渗过卵石层并通过排油槽到达集油池,在此过程中卵石层起到冷却油的作用,然后经过真空净油机将油水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水份和杂质,事故废油及废渣交由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经调查了解,潦河220kV变电站自调试以来,未发生事故漏油现象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