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全网商机
登录/注册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725MA7FEW4R35 | 建设单位法人:王崇喜 |
张海锋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县 |
**省**市山****园区 |
山**乐滩10万千瓦光伏项目110kV送出线路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100.82531,100.78845 纬度: 38.8755,38.88543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4-08-09 |
张环山环评发〔2024〕22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51.78 |
6.6 | 运营单位名称:**** |
****0725MA7FEW4R35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润琪工程****公司 |
****0702MA735TFB4T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303MA71JM4W1R | 竣工时间:2024-09-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2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2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环评爱好者网 http://www.****.com/thread-****368-1-1.html |
** | 实际建设情况:** |
与环评一致,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项目设计建设7.01km的110kV架空线路送出至东乐北滩330千伏汇集站,铁塔采用自立式角钢塔,架设线路长为7.01km,导线采用JL/G1A-300/40-24/7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9-11.5-1270-B和0PGW-24 芯光缆。 | 实际建设情况:项目实际建设6.768km的110kV架空线路送出至东乐北滩330千伏汇集站,铁塔采用自立式角钢塔,架设线路长为6.768km,导线采用JL/G1A-300/40-24/7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19-11.5-1270-B和0PGW-24 芯光缆。 |
线路减少242m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施工准备—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及附件安装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准备—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架线及附件安装 |
与环评一致,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生态保护: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界定施工范围。⑵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⑶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大风及暴雨天气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生态影响;⑷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⑸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⑹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需对施工营地等临时建筑及时拆除,施工垃圾统一清运,尽可能减少工程完工后人为因素对当地植被的再度扰动、破坏;对临时施工占地进行平整、撒播草籽,共平整场地633.5m2,撒播草籽5kg,草籽选用芨芨草、盐爪爪及草地早熟禾混播的方式进行。2.废气:⑴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定时、及时洒水使施工区域保持一定的湿度;⑵对施工场地内临时堆土采取苫盖等措施防止起尘。⑶限制车速,对附近的运输道路定期洒水⑷对铁塔施工区域采取彩条旗围挡,划定施工区域,不得随意扩大。⑸对土、石料、水泥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在运输时用篷布覆盖。3.废水: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过程,不外排。4.噪声: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施工机械,控制设备噪声源强。注意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使各种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时应做到轻拿轻放。5.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暂存于垃圾桶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统一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少量混凝土废渣等固废应集中堆放,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定的弃渣场;废弃土石方全部用于塔基周边场地平整。 | 实际建设情况:1.生态保护:⑴ 管理措施:①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界定施工范围,施工人员在界定的范围内作业,并未进行违规操作。② 施工中尽可能缩小施工界面,施工建筑材料随运随用,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均暂存于施工营地未进行乱堆乱放。③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宣传、法律宣传,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水平。⑵ 施工过程避让、减缓措施。①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了大风及暴雨天气施工,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生态影响;②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对于车辆不能到达的塔位,需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③ 施工中开挖土方及时回填,未进行长时间露天堆放,并用密目网遮盖。⑶ 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措施。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清理现场,对临时施工占地进行平整进行生态恢复。2.废气: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场地及时洒水;对场地内临时堆土采取苫盖;施工车辆限制车速; 对铁塔施工区域采取彩条旗围挡;对土、石料、水泥等运输时用篷布覆盖。3.废水:项目施工期采用商品混凝土,合理安排工期,避免雨季施工,施工冲洗废水依托施工营地沉淀池处理回用;施工人员利用升压站已建施工营地内设置的环保厕所。4.噪声:施工期间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不施工;使用低噪声设备及低噪声施工方法;施工前在施工场地周围构筑了围挡;运输车辆在进出施工现场时控制或禁止鸣喇叭,减少了交通噪声。验收调查期间,未接到有关施工期噪声扰民投诉。5.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在垃圾箱内,定期送至施工区域附近的垃圾收集点;塔基土石方全部综合利用,无弃方。 |
与环评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1.电磁辐射:电磁环境防治措施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送出线路铁塔设置各种警告、防护标识,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送出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k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2.声环境: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采用单回路架设送出线路,噪声水平昼间为44~48dB (A),夜间为40~44dB (A) 。加强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对送出线路进行定期巡检,保证线路运行良好,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 实际建设情况:1.电磁辐射:由监测结果,本项目送出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远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评价标准要求。 2.声环境: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送出线路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
与环评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1 | 沉淀池 | 施工冲洗废水依托施工营地沉淀池处理回用 | 1座5m3临时沉淀池 | 无监测 | |
2 | 环保旱厕 |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升压站已建施工营地,利用施工营地设置的环保厕所 | 1座环保旱厕 | 无监测 |
1 | 苫盖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标准 | 对施工场地内临时堆土采取苫盖,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苫盖 | 无监测 | |
2 | 洒水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标准 | 塔基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定时、及时洒水使施工区域保持一定的湿度;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定时、及时洒水;施工车辆限制车速,对附近的运输道路定期洒水 | 无监测 |
1 | 本项目送出线路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余土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塔基施工余土量少,在施工完成后在塔基施工范围内整平,并采取适宜的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施工期产生的少量混凝土废渣等固废应集中堆放,由****政府相关部门指定的弃渣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置。 | 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在垃圾箱内,定期送至施工区域附近的垃圾收集点;塔基土石方全部综合利用,无弃方。 |
1 | 本项目送出线路在施工过程中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本项目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⑴ 管理措施 ①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界定施工范围,施工人员必须在界定的范围内作业,并将不跨界施工条款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写入施工合同,严重违规的可以取消其施工资格。 ② 施工中要尽可能缩小施工界面,施工建筑材料随运随用,严禁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乱堆乱放。 ③ 施工实施进度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度及计划,保证工程措施有效性。 ④ 加强对施工人员、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的环保宣传、法律宣传,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水平,使之意识到植被的重要生态价值。 ⑵ 施工过程避让、减缓措施 ① 合理安排工期,避免大风及暴雨天气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生态影响;可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序,工序布设紧凑合理,避免因工序安排不当而造成的大面积地表裸露,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②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对于车辆不能到达的塔位,需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 施工中开挖土方要及时回填,尽量减少开挖土在工程区的堆放时间;按设计防沉的要求,全部一次性回填压实,不得随意堆置。 ④ 塔基开挖后产生的可利用土石方,全部靠近塔基周边区域堆放,在土石方临时堆放地坡脚沿途设编织袋装砂临时围挡,并采用密目网进行苫盖,减少水土流失。 ⑤ 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原始地貌的扰动,缩小临时扰动面积,保护原生态系统稳定性。 ⑶ 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负责及时清理现场,需对施工营地等临时建筑及时拆除,施工垃圾统一清运,尽可能减少工程完工后人为因素对当地植被的再度扰动、破坏;对临时施工占地进行平整、撒播草籽,共平整临时用地633.5m2,撒播草籽5kg,草籽选用芨芨草、盐爪爪及草地早熟禾混播的方式进行。 | 本项目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⑴ 管理措施 ①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界定施工范围,施工人员在界定的范围内作业,并未进行违规操作。 ② 施工中尽可能缩小施工界面,施工建筑材料随运随用,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均暂存于施工营地未进行乱堆乱放。 ③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宣传、法律宣传,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⑵ 施工过程避让、减缓措施 ①合理安排工期,避开了大风及暴雨天气施工,缩短施工时间,减少生态影响; ②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通道,对于车辆不能到达的塔位,需修建临时施工便道,严格控制道路宽度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 施工中开挖土方及时回填,未进行长时间露天堆放,并用密目网遮盖。 ⑶ 施工结束后的恢复措施 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及时清理现场,对临时施工占地进行平整进行生态恢复。 |
工程施工过程中沿线不设置施工营地,线路施工主要依托110kV升压站设置的施工营地进行施工材料暂存和施工人员日常休息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施工主要依托110kV升压站设置的施工营地进行施工材料暂存和施工人员日常休息 |
/ |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工期,尽量减少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和对植被的破坏,并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防止施工扰民。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施工迹地恢复,恢复地表原有植被,不得将施工垃圾,弃土弃渣遗弃。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施工过程建设方采取相应的植被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工程措施、水土保持等措施,降低了生态环境影响。 |
/ |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 |
/ |
/ |
/ |
/ |
/ |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