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查,我****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行政许可,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876-****379、0876-****850****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通信地址:**市**路38号
邮编:663099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 项目名称:****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省**州**市古木镇、柳井彝族乡。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长度:2431m2/8.078km。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线路起****电站220kV升压站,由北向西南方向走线,止于500kV柳井变。线路总长度约为8.078km,共架设**塔基21基,其中**单回路线长7.993km,依托已建柳开线同塔双回线路85m。 项目投资:总投资3019万元,环保投资54.5万元,占总投资的1.81%。 施工周期及劳动定员:项目建设周期10个月,施工期劳动定员30人。 |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1)植被:工程输电线路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施工时会对地表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因项目占用植被面积有限,以次生性植被为主,项目施工结束后将采用适宜生长的植被进行生态恢复。 (2)动物:工程建设虽然会使项目占地区及施工影响区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局部施工期较短,对整个项目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十分有限。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人为干扰减少,外迁的动物会陆续回到原来的栖息地。 随着工程的开工,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将破坏和改变局部原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施工机械噪声会驱赶野生动物,使施工区域的动物被迫暂时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去栖息和繁衍。项目施工期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及时做好物料遮盖,垃圾清理,以免物料、垃圾遗留对动物生境造成污染。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项目周边出现的野生动物。项目为线性工程,占地面积少且分散,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将消失。 (3)水土流失:施工期挖损破坏以及占压地表,导致施工区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发生巨大变化,使土壤抗蚀能力减弱,在雨水等水土流失外力作用下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施工期及时在坡脚处设置草袋挡土墙挡护或坡面种植草本植物等防护措施加以防护,以减少水土流失现象发生,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挖大填,避免大范围扰动地表面积。 2.大气 项目施工期施工扬尘主要来源于塔基基础开挖、材料运送和卸货、现场清理等环节,呈间断性无组织排放通过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燃油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及其他燃油机械施工时产生的尾气,污染物主要为CO、NO2、THC等,呈无组织排放,其排放方式为间断排放,经大气稀释后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3.地表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点较为分散,项目不设置集中式施工生活场所,施工人员施工期间食宿自行处置,生活污水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处置。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搅拌、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输电线路塔基施工比较分散,每个塔基产生建筑施工废水量很少,施工废水经收集桶收集沉淀后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对外环境影响小。 4.声环境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噪声,仅在昼间进行施工,夜间不施工。根据预测项目施工过程中在40m处能满足昼间《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施工沿线周边4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施工噪声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塔基基础施工、牵张场、跨越场建设均会产生废土石,开挖土石方量约为5310m3,表土量约为840m3,开挖土石方临时堆存于塔基、牵张场、跨越场附近,待工程建设完成后用于塔基回填、塔基周边护坡覆土使用,开挖的表土则用于施工结束后临时施工场地生态恢复使用,无永久弃渣产生。 工程施工期会产生少量废导线和绝缘子串和金具等零配件使用后会产生少量废弃包装物,主要为木箱及纸箱等,产生的废导线由施工单位收集后回收利用,木箱及纸箱等废包装材料经收集后清运至附近乡镇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置。 施工期共产生建筑垃圾约0.357t,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 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平均每天配置人员约30人,生活垃圾排放量约15kg/d。本项目施工点较分散,不在项目区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用沿线居民房屋,生活垃圾依托村镇居民房屋现有卫生设施处置。在各施工场地内设置生活垃圾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和村镇生活垃圾一同处置。 (二)运营期 1.大气和水环境 项目运营期无废气和废水产生,不会对周边大气和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声环境 单回路段采用“220kV虹山输变电工程”中220kV厂嵩I回线路10#~11#塔间单回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进行类比,双回路段采用“220kV虹山输变电工程”中220kV厂嵩Ⅰ、Ⅱ回线(同塔双回)9#~10#塔间双回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对项目双回路段进行类比。本项目单回线路及同塔双回单边挂线线路与类比线路在电压等级、架线型式、导线排列方式等方面均相同,且单回段导线最低对地距离比类比对象高2m,同塔双回段导线最低对地距离与类比对象一致。 根据类比对象监测结果,单回路类比对象220kV虹山输变电工程中220kV厂嵩I回线路(单回)导线下方昼间最大噪声为51.4dB(A),夜间最大噪声为42.5dB(A);双回路类比对象220kV虹山输变电工程中220kV厂嵩I、Ⅱ回线路(同塔双回)导线下方昼间最大噪声为50.5dB(A),夜间最大噪声为43.6dB(A)。经类比项目运营期昼、夜噪声均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 3.固体废物 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将定期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会产生少量废弃导线、螺丝钉等金属材料,集中收集后回收利用,线路运行维护中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带回附近村庄垃圾点集中处置。 4.生态环境 (1)植被:运营期不进行林木砍伐,仅按相关规定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4.5m的零星林木进行削枝,以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线路维护人员可能在维护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一定踩踏和引入外来植物,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对植被的破坏强度较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项目对周围植物生长无明显影响。 (2)动物: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但干扰强度很低,时间很短,对动物活动影响有限。 5.电磁环境 (1)输电线路:单回路段输电线路最低对地距离为17.0m,经预测,离地高度1.5m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2042kV/m,****中心投影10.0m处,能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产生的工频磁场强度最大值为21.6399μT,****中心投影0m处,能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双回路段从最不利角度考虑,以2C2X2-JD塔型为预测塔型,在不考虑风偏的情况下,为确保沿线电磁环境达标,本项目**架空线路需与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建筑保持以下距离:与边导线的水平距离至少为5.0m,或与下相导线线下垂直距离至少为5.0m。根据预测结果及现状监测结果,项目营运期电磁环境影响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评价标准中限值要求。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较小。 (2)交叉跨越线路:本项目输电线路与110kV古花线、500kV富柳甲线存在交叉跨越点,交叉跨越点所在区域属于耕地。根据预测结果,项目运营期交叉跨域点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能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的限值要求。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能达到《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100μT的限值要求。 二、评估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可信。《报告表》基本满足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作为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项目已取得****委员会核准的批复(文发改基础〔2024〕464号),项目代码:****。 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公益林,不在**市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仅跨越基本农田,跨越长度约为3.0km,项目属于输变电线性工程,跨越基本农田基本符合《****办公厅印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电网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42号)文件精神。 项目符合《**省主体功能区划》《**省生态功能区划》《**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4-2030年)》《**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相关产业政策。《****政府****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路径走向的批复》(文市政复〔2024〕347号)同意项目路径选址。项目建设和运营将对当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认真落实《报告表》及评估意见、加强项目环境措施后,不利影响将得到有效降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电站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
****环境局
2025年1月8日